天哪~ 我已經媽媽手啦!
終於輪到我啦!先是拔拔手,再來媽媽手啊!
拔拔辛苦的洗2個月的澡&抱哄小孩先中獎(快拍手鼓勵,拔拔真偉大啊!)
最近實在是有給他痛, 決定跟著老貝的腳步來針灸電療。
希望快點好~ 痛到手指都不能彎了,教琴時真的有給他痛啊!
我們倆個都掛病號啦!
女兒啊~你要乖乖哦!— 在永康中醫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分享自【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
「媽媽手」其實是一種肌腱炎,不只媽媽容易發生,像銀行行員、生產線員工、棒壘球球員或持拍運動的選手,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。復健科醫師提醒,急性發作時,最重要的治療就是讓手作適當的休息,急性期過後,可以局部熱敷,倘若疼痛難耐,且又有腫脹無力的現象,應立即就醫治療。
衛生署台南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惠瑜指出,「媽媽手」醫學上的名稱是「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」,屬於肌腱炎一種,通常是手腕部位兩條特定的肌腱發炎,而且很容易轉變成慢性發炎。主要是因為手部不正常用力或是使用過度所造成,病人主要會在大拇指下面靠近腕關節的部位有局部疼痛,尤其是當大拇指翹起來比「讚」的動作時,疼痛感最強。
臨床上統計,「媽媽手」常見於30-50歲婦女,尤其是很重視清潔經常整理家務者,例如:經常手洗衣物、手擰抹布四處擦拭等,成因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,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。
而懷孕後期孕婦、產後新手媽媽因懷孕末期賀爾蒙改變,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,若施力不當則易引發「媽媽手」症狀出現。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、大拇指過度外展及伸展等。此外,一些長時間必須用大拇指做張、握、壓、扣、捏等動作者,通常也是「媽媽手」的好發族群。
曾惠瑜醫師調,「媽媽手」的診斷主要依據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,典型的理學檢查為Finkelstein’s test,即將4指握住大拇指,也就是大拇指在彎曲及內收的姿勢下,手腕往尺側(小指側)偏移,若引起疼痛表示為陽性反應。至於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可進一步評估發炎水腫的情形,X光或其他影像檢查則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。
醫師提醒,如果真的得了「媽媽手」,無須太過擔心,如果是急性發作,手腕剛腫起來,而且有紅腫熱痛的情形者,可以局部冰敷,並且避免大拇指的反覆使用。急性期過後可以局部熱敷,並且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做手腕轉動的運動,也就是慢慢轉,或將手連續握放,伸直手指以後再彎曲,反覆練習,有助於紓解疼痛。
留言列表